天下雜誌專訪-”嘉雲製傘 / 創新技術 讓MIT產品耀眼世界舞台”

天下雜誌專訪-”嘉雲製傘 / 創新技術 讓MIT產品耀眼世界舞台”

「花開令人賞心悅目,雨傘開花則會讓人懊惱不已」,掌握客戶對雨傘開花的負面反應,嘉雲製傘創新研發抗風傘,銷售到世界國創造上億元營業佳績,之後鮭魚返鄉回台設廠,持續投入創新研發,成為台灣傳統製造業創新轉型的典範。

創立於1983年的嘉雲製傘專注開發傘骨製造,在1990年代跟著下游客戶西進,前往廣東設廠,之後面臨大陸製傘廠紛紛採取一條龍生產模式,導致訂單大量流失,因此嘉雲製傘創辦人曾鉦元積極帶領公司轉型為雨傘製造商。轉型過程中,曾鉦元曾經3個月沒踏出工廠大門一步,與妻子李佳臻全副精力投入產品創新。憑藉著全心投入以及在傘骨技術上的專業,嘉雲製傘陸續生產具成本優勢的產品,逐漸打開市場。

一時的成功並未中斷曾鉦元對創新的堅持,他持續觀察顧客需求尋找創新方向。「顧客最常抱怨的是,遇到強風導致傘骨斷裂、傘面開花。」曾鉦元說,為避免雨傘開花,我們投入抗風傘研發,並於1997年與美國客戶合作開發出全世界首支抗風傘,可以抵抗70公里的風速,產品成功銷售到歐、美、日、澳,甚至是非洲國家。更重要的是,在這項共同開發中,嘉雲製傘取得4項抗風傘骨專利技術,奠定公司技術優勢,成功轉型為具備技術含量的企業。

成功轉型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,2007年嘉雲製傘面臨大陸經營環境丕變,因此結束大陸工廠返台重起爐灶。「返鄉投資又是一次大考驗。」曾鉦元說,回台後面臨20多年的技術斷層,等於一切都得從頭開始。面對新挑戰,曾鉦元仍堅持創新,除以「低工序組裝抗風海灘傘開發計畫」申請2013年經濟部技術處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(SBIR),開發耐用度高、重量更輕的海灘傘,另外也衍生出LED照明傘與可播放音樂的機能雨傘。

為擺脫代工微利,嘉雲製傘目前也致力於自創SKYLY品牌,朝高值化邁進。曾鉦元說,嘉雲製傘從台灣出走至大陸設廠,多年後再回台,一路走來始終堅持創新研發。

展望未來,希望嘉雲製傘能由SKYLY品牌領軍在兩岸市場闖出名號,讓SKYLY在市場上「傘傘發光」。

文章截自:天下雜誌專訪-”嘉雲製傘 / 創新技術 讓MIT產品耀眼世界舞台”

 2014-12-25